若能从科学层面上了解细胞如何对你的思想和知觉作出反应,将会照亮你的个人完善之路。从新生物学中得到的启示,将会使意识、物质和奇迹的力量尽情爆发。——布鲁斯H利普顿
布鲁斯H利普顿在顿悟科学成果给他的生命带来的影响之后,他从实验室走向公众的演讲台,之所以向读者大众宣讲生物学研究进展,是试图解释二十世纪以来发现的激动人心的、对人类生活有利害关系的科学成果,当人们得知这些实用信息,可以让他们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健康状况。
06.细胞的“知觉单位”
前文说到细胞膜的表面有信息的接受器——受体蛋白(相当于人的鼻子,眼睛,耳朵等),以及接收这信号后产生行动的效应蛋白,它们组成了细胞的“知觉单位”,相当于开关的角色。
这个“知觉单位”对外界信号有感知能力,使细胞的大脑——细胞膜对环境信号作出反应,细胞便进行某种行为。
作者做的一个细胞试验中,在培养皿一端加入营养物质,放在另一端的细胞会趋向营养物运动;如果加入的是有毒物质,则细胞会呈现逃避的行为。
也就是说,这个“知觉单位”如果认为环境信号是细胞需要的营养,会促使细胞向生长方向发展;如果认为它对细胞有害,则使细胞启动保护防御机制。同一时间两者只能择一,处于防护状态,生长就会被压抑,反之亦然。因此,长期处于防护状态,生长就会受到严重阻碍。.
细胞膜内有数以万计的反射知觉开关,每一个都直接读取单独的环境信号,它们的同时互动共同创造一个活体细胞的复杂行为。
单细胞的行为如此,组成的多细胞组织以及高等生物的有机体也有同类的反应。
这种“知觉”或称“感知”,在高级生物体中,汇集到接管了控制、组织、调控信号工作的大脑里,大脑作为认知权威对各个细胞的“知觉”进行采集和反馈指挥。
细胞膜和信号分子07.身心相联的智能系统
国际著名的神经科学家和药理学家康黛丝柏特(CandacePert)发现:海洛因、大麻等毒品的吸入体内,使情绪状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就是说,毒品这种化学物质,引起了使用者的心灵状态的改变。
随后,她在神经组织里发现了阿片受体。它的配体(如吗啡类药物)进入体内与阿片受体结合,就如同宾馆的门卡,在门锁上一刷,门就打开了。不同的配体(化学物)与相匹配的受体发生反应,就打开了情绪反应的大门。这种跟情绪反应有关的受体被称为情绪分子。
柏特在其年底出版的MoleculesofEmotions:TheScienceBehindMind-BodyMedicine一书中指出,神经传递素,其实就是我们的情绪分子,同时也是脑驱使身体状况改变的信使。所以,神经传递素同时具有生理与心理的属性和功能,这也证实了身与心的联系方式。
这项先驱性的研究告诉我们:人体内的化学物连结了心灵和身体,扮演信息媒介的角色。突破了自笛卡尔以来长期的身心分离的科学观点的束缚,极具颠覆性和革命性的意义。
柏特开创性的研究,让人们了知体内的化学物质与心灵相连形成一个动态的信息网络,为我们的情感建立了生物分子基础。身心是不可分割的智能系统,情绪影响着我们如何学习工作,以及我们如何保持健康或生病。
大脑神经元08.信念影响生物体
在脑对躯体反应的过程中,大脑判断外界信号对自身是好或坏,与大脑数据库里储存的信息有关。因为人接收知识不是仅从自身的直接经验而来,还有许多他人的间接经验,也收集到了大脑信息库里。
利普顿教授举了个从书中掉出一条小蛇的例子,如果你之前被教导认为蛇是有威胁性的生物,一旦看到蛇从书中出现,你马上就落入恐惧之中,惊吓得要逃离现场;而如果是一个爬虫学家,他如果判断这只蛇是无毒的,则对到来的小礼物乐不可支。
因此,同样是一条蛇的信号刺激,不同的个体对它的认知、判定,或者说相信它是好或坏的信念,对机体启动进入生长或防护状态是不一样的。思想的“能量”可激活或抑制细胞内产生功能的蛋白质。
生长与保护两种相对的生存机制在数十亿年之久的进化中一直都在互相抵触。
生长过程需要机体对其环境开放,以交换物质和能量。然而保护过程则要求这一体系完全关闭,以把机体和威胁因素彻底隔离开来。因此当人体进入保护状态,便不可避免地要限制生长行为。
生长过程虽消耗能量,但它同时也制造能量。抑制生长过程则减损机体能量。因此,持续的保护反应会消弱机体创造能量、维持生命的能力。处于保护状态越久,生长便受限越多。譬如孤儿院的儿童,因生活在孤独恐惧之中,呈现个体生长发育不良的状况。
信念影响控制着生物体。
年,一个得了致命的遗传病——先天性鱼鳞病的男孩,被阿尔伯特.梅森在不知情的状态下,用催眠术治愈了,获得了一时性的辉煌。当时,他以为治的是一种疣。后来当他再治其它的鱼鳞病患者时,却再无成功案例。当知道面对的是致命性的疾病时,他无法再有之前的那种信心。
一旦消极的信念占了主导地位,积极就没有了位置。
在十九世纪微生物理论(认为细菌和病毒是疾病的根源,现在这种观点已经被广泛接受。)创立初期,一个反对者坚信微生物理论是错误的,他面无惧色地饮下一杯含有霍乱病菌的水,却完全不受致命病原菌的影响。是否反对者认为微生物理论是错误的信念,让病菌对人体的危害作用消失了?年《科学》记载了此事,但只是简单地说那人是错误的,就把此事丢弃了。
在很长一段时期里,科学家们把这种心灵能量的案例认为是异常的个案而加以排除。但这些不符合主流理论的异常现象,是否说明还需要能解释这些异象的理论出现?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双盲试验要与安慰剂进行对比,以筛选出没有安慰剂效应的药物。可是在筛选抗抑郁症药物的过程中,有的患者以为自己吃的是药物而不是安慰剂,但真相却是他们被安慰剂治好的。
安慰剂效应,实际上是信念效应。心灵力量可以比那些药物更有效,当然心灵的力量也可以让药物更有效。
结论
科学的发展经由否定中世纪宗教的狭隘的唯心观,到笛卡尔身心分离二元论建立,让科学有了立锥之地,再到二十世纪科学的突破和发展,否定之否定,回归到身心相联的轨道上了,更加丰富和包容了万物的存在。
人体内的化学物质与心灵相连形成一个动态的信息网络,为我们的情感建立了生物分子基础,大脑可通过传递情绪分子,改变身心状况。
信念、意识、思想的力量对生物体有影响控制作用,那么,当面临困境挫折时,你是不是可以说你相信科学,你选择快乐,积极来代替恐惧与忧伤?因为你的意识选择对自身正量、积极的思维,身体就产生相应的对自身有益的化学物质,导向健康生长的状态。每一次的由负念转向正念,都意味着你的新生开始。
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体现了生命的活力,万物相连,万物一体。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的竞争理念,转向强调群体之间的互助合作,因此善待他人,善待他国,善待不同种族,善待环境有了理由。
这就是科学进步对我们生存的指导意义,科学可以是有爱的,有温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