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赛博朋克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显卡,

大家好啊,好久不见,最近知涵忙着配一台新电脑,去玩新出的赛博朋克,大家懂的。身边很多朋友也因为这款游戏让知涵推荐显示器,所以知涵这期就跟大家来聊一聊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显示器吧~关于显示器选购本节主要会讨论如下七点,分别是面板类型、主流显示器品牌、尺寸与分辨率、输入接口、色深色域与ΔE、HDR以及FreeSyncGSYNC。关于具体显示器单型号测试,推荐大家可以参考RTINGS和TFTCENTRAL的测试,数据非常详尽相对也非常公正客观,唯一遗憾的是每年测试机型数量相对比较有限。由于显示器设计的参数很多,有些也需要专业的光学知识才能理解其含义,限于篇幅这里以简单的说明形式介绍其中一部分专有名词的意义,以尽可能简单的解释说明给出一个简单的判断准则,比较重要和复杂的参数留在1.1及之后的章节详细展开。一般显示器的亮度都在nit以上,数值越大代表显示器越亮。分辨率指的是显示器水平方向X垂直方向的像素数量,比如X表示水平方向上有个像素(每个像素包含红、绿、蓝三个子像素),垂直方向上有个像素,分辨率越高代表显示器所能显示的画面越细腻。刷新率表示显示器1秒钟可以显示的画面数量,一般主流的显示器刷新率为60Hz,即1秒可以显示60帧画面。而目前主流的电竞显示器刷新率已经提高到了Hz左右,每秒可以显示的画面相比60Hz要多出一倍多。PPI(PixelPerInch),指的是单位面积像素的密度,计算公式为PPI=Sqrt(水平方向像素数^2+垂直方向像素数^2)/对角线长度,PPI越高表示画面精细度越高。长宽比指显示器长和宽的比值,目前一般显示器为16:9,比如主流的FHD(X),QHD(X0),UHD(X)都是16:9。其他常见的长宽比还有16:10(X),3:2(X),21:9(X)等。响应时间由于液晶显示器是电压驱动型,实际液晶分子的旋转需要时间,因此在大部分显示器上都会标注响应时间这个参数,用来表征液晶分子从一个亮度切换到另外一个亮度所需要的时间。常见的响应时间分为两种:

白→黑,这个响应时间代表的是液晶分子从最亮切换到最暗所需的时间

灰阶响应时间(GtoG),由于实际应用中灰阶间切换时液晶分子两端的电压差比较小,实际相邻灰阶响应时间会更大,灰阶响应时间是计算液晶分子在不同灰阶间切换所需时间的平均值,相比黑白响应时间更有意义(更代表了屏幕的实际表现)。

建议大家以灰阶响应时间为准,这个数值在非过驱动(OD)条件下越小越好。此外还会有一种MPRT(MovingPictureResponseTime)运动图像响应时间,这个响应时间的定义会更复杂一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MPRT是依靠闪烁背光来获取更小的响应时间的,参数显得很好看但实际使用效果一般。

对比度一般意义上对比度指(CR)的是最亮态与最暗态的比值,一般TN屏的对比度在:1~:1之间,IPS屏幕的对比度在:1~:1左右,而VA的对比度一般在:1~:1之间。色温指的是黑体(理论上吸收所有入射光的一个物理学概念)在特定温度(单位:K开尔文)下发出的光或光谱的成分。但是显示器上我们所说的色温一般指的是等效色温,色温越低颜色越偏蓝色,色温越高颜色越偏红色,一般显示器的标准色温为K。可视角角度指CR特定值(一般为10:1)时最大的视角,常见的TN屏一般在90度(水平)60度(垂直),IPS和VA一般可视角度都在度左右。曲面常见于VA显示器,一般以曲率XXXXR来表示显示器的弯曲度,R值越小真实弯曲度越大。由于IPS的漏光特性不大好只有少量的IPS曲面屏产品,不过整体价格会比较高,个人认为曲面屏显示器的实际效果一般。频闪与PWM,DC调光,由于很多显示器的LED背光采用PWM(脉冲调节模式),背光会根据PWM利用开/关(亮/暗)切换来控制显示器的亮度,使用手机/相机利用高速快门可以看到屏幕闪烁。当然为了避免争议,这里还是不讨论此种PWM机制是否真的会对人眼产生伤害(这是个复杂的科学问题)。与之对应的则是DC(直流调光),利用调节电压/电流的大小来控制显示器的亮度,优点是从原理上解决了频闪问题,缺点则是DC模式调节精度和范围相比PWM要小一些,理论上色偏也会比PWM调制方式差。低蓝光,根据普朗克公式E=hμ,光的频率越高能量就越大,目前普遍的认知是蓝光会影响人体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以及可能加速黄斑区的老化。随着“护眼概念”的普及,主打低蓝光的显示器也越来越多,但从原理上无外乎如下两种:

降低蓝光能量占比,即将显示器调的更暖

降低蓝光成分频率,降低蓝光整体光谱中能量占比

前者其实更类似手机上的护眼模式,用软件方法即可做到,后者则是需要更换LED背光材料来调整蓝光的光谱成分。关于低蓝光认证目前业界普遍使用德国莱茵TüV的低蓝光认证,虽然个人对德国莱茵TüV的低蓝光认证的科学性抱有较大的疑问,但不得不承认德国莱茵TüV低蓝光标准是目前业界中相对比较系统化和可量化的。01RTX30系列显卡---显示器需要升级了再好的显卡,也需要好的显示器发挥性能。只注重电脑性能的提升是不对的哦,无论性能多强终究不能靠脑补画面来体验游戏或是影音以及专业工作。如果你是游戏用途为主,目前RTX30系列的4张显卡(RTXRTXRTX,不作考虑大贵不值当)RTX一定要选4K分辨率显示器哦要不然显卡占用不能很高不能完全发挥显卡实力(我实测2张不同品牌的)02已经发布的RTX,怎么选显示器?选这个卡一般考虑是打游戏为主,建议选择2K分辨率。如果有条件可以选择27寸2KHz显示器,如果考虑性价比和不玩射击游戏也可以选择没有高刷新率的27寸2K分辨率显示器。03高刷和分辨率怎么选?其实这个问题不难,你把RTX看成是RTXTIRTX看成是1.3倍多性能的RTXTI就好办喽(非光追DLSS2.0性能)如果你是射击游戏玩的比较多,那咱就选2KHz/Hz(或更高刷新)显示器,即使比较吃性能的游戏(比如绝地逃生)也能有非常高的FPS帧数。如果你是单机游戏玩家,4K分辨率显示器走起来!绝大部分大型单机游戏(3A),高画质+高特效RTX不能全部稳定60FPS帧数上下RTX帧数肯定是可以稳定60FPS帧数(很多要高一些),对于支持DLSS2.0的游戏RTX我个人推测不出意外的话4K分辨率60FPS帧数以上是没问题的!

如果你是不差钱玩家:4K分辨率+高刷新率的显示器冲起来

如果是学生党的话孤存就推荐几款以内性价比超高的显示器。

01~

飞利浦P7VUBNB,27英寸IPS,5msGTG响应,带65WUSB3.2-C数据快充口还有RJ45千兆网线口,支持环境光自动亮度检测,色域达到了%NTSC、%sRGB,ΔE2,最大nit亮度,低蓝光不闪屏,带mmVESA孔。

AOCLVHUPR,卢瓦尔系列,27英寸AH-IPS面板,10bit色深,99%sRGB色域,25点BU校色,ΔE2色准,支持HDR。爱眼不闪屏TUV低蓝光认证,65W快充Type-C接口,2mm微边框+6mm黑边,mm升降旋转支架,银色底座,带VESA壁挂孔。日常,偶尔2多。

LG32UN-W,31.5寸大屏,90%DCI-P3广色域,支持FreeSync,低闪屏。内置音箱,三面微边框+C字底座,但是只能俯仰的支架在这价位有点拉垮。一般在3到的价位。

LG27UL是这价位主流型号了,10bit色深,IPS硬屏,99%sRGB,支持FreeSync变频同步,HDR,nit峰值亮度(日常),低蓝光不闪屏,旋转升降支架。日常,偶尔2。

KOIOSKUB,31.5寸,NanoIPS面板,10bit色深,%sRGB,95%DCI-P3,ΔE2,nit亮度,HDR,全功能type-C口(PD60W),带音箱,快拆旋转升降支架,带mmVESA孔。一般,偶尔。

微星PAGURV,27英寸IPS屏,4msGtG响应,nit峰值亮度,支持HDR,10bit色深,色域达到了%sRGB容积、98DCI-P3覆盖,ΔE2,外观应该是各家4K屏里比较出彩的,背后带RGB灯效,mm升降旋转底座,OSD摇杆控制。日常2,偶尔。

华硕VGQ,28英寸IPS屏,支持HDR10,90%DCI-P3色域,最高nit,支持AMDFreeSync,5ms响应,nit亮度,自带2Wx2音箱,莱茵认证滤蓝光不闪屏,带壁挂孔。一般,偶尔元。

02~

雷神U27H60F,27英寸IPS,10bit色深,%sRGB色域容积,防蓝光不闪屏,方形旋转升降支架,一般左右,偶尔。

AOCU27P1U,27寸,IPS面板,10bit色深,99%sRGB,25点BU校色,平均ΔE2,nit亮度,DCR丽比技术,TUV第蓝光,带VESA孔。日常,偶尔。

三星U28RUQC,28英寸IPS,比较冷门的尺寸,1.2mm边框,10bit输出,90%DCI-P3色域覆盖,支持HDR10,FreeSync,低蓝光不闪屏,支持75mm壁挂,带分屏和画中画功能。

日常左右,低的时候在1的样子。

AOCSUPY,爱奇艺联合型号,内置投屏(支持Airplay和Miracast)和语音控制功能。10bit输出,99%sRGB色域,ΔE2,滤蓝光不闪屏,带USB3.2快充。一般,少数时候近块钱。

LG27UL稍低一些,一般在左右,IPS硬屏,10bit输出,98%sRGB色域,支持壁挂,支持HDR10,,相较于UL主要缩了一点色域和HDR。

这价位飞利浦有E1和E8VJSB等型号,前者91%NTSC、%sRGB色域,4ms响应。后者10bit色深、DC调光不闪屏,但整体除了屏之外,支架、接口都挺缩的。价格在左右。

AcerEKQK,24英寸的4K,这PPI...IPS面板,4msGTG响应,支持6轴调色,爱眼不闪屏技术,最普通的俯仰支架,价格一般都在0的样子。

03以内

KOIOSK0UD,27英寸IPS面板,三面窄边框,6mm黑边,10bit色深,%sRGB,ΔE2,最大nit亮度,俯仰支架,带VESA孔位。日常1,偶尔。但这个型号是原装玻璃+国产背光,原装模组是KUD,亮一些,支持HDR。还有24寸姊妹型号K7U,只是看着廉价感满满,

松人E,23.8英寸TN屏(IPS-ADS),10bit色深,99%sRGB色域(说是戴尔P5Q同面板),支持4K60和2KHz切换(其实很多4K屏支持改2K用),FreeSync以及兼容G-Sync,最大nit亮度,背后有蓝色呼吸灯。日常。

翔野X9最低的时候在块钱,27英寸的友达MVA面板,%sRGB,nit亮度,接口齐全。窄边款参数差一点,建议无边款,但是价格稍高。缺点也是支架之类的其他地方做的很普通。

总结

市面上销量比较高的主流型号基本都有了,若有遗漏欢迎大家补充。显示器这个东西并不能只看参数,购买的时候多参考买家秀有效反馈。不要贪便宜,毕竟用的什么背光方案并不清楚,很多10bit面板也都是8bit抖上去的,只是官方不一定会说,有些屏参数好看,但是实际用特别费眼睛,哪怕nano-IPS,也就一两个过了TUV低蓝光认证...

同价位其实能买到很多参数比较好的2K屏了,日常动态体验(玩游戏什么的)还是会比60hz的4K好很多,4K屏幕目前的参数只能当你的第二块屏,要参数好的高刷价格又很起飞...所以低价位买个便宜点面板模组靠谱的,再配个便宜的支架,足矣。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linbing999.net/mnabwh/113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