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话之ldquo痒rdquo

痒,是一种特殊的生理感受。“痛病好忍,痒症难熬”,瘙痒虽不会危及生命,但发作起来,也着实让人招架不住。秋冬季天气干燥,是皮肤瘙痒的高发季节,轻者让人心绪不宁,重则让人坐卧不安、痛苦难耐,不抓吧,痒!抓吧,是越抓越痒。有些人会觉得,痒是因为皮肤太脏,认为多洗澡就没事了,事实是这样吗?其实,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痒症主要有以下四大类型:

一、燥痒:主要原因是津血不足,肌肤失于濡润滋养所致。这种类型的痒,往往皮肤干燥起屑,常伴有口渴欲饮、便干、目涩、多梦易醒等症。冬天天气比较干燥,这个时候我们的皮肤也比较干,如果不及时的保湿的话,那就可能会因为干燥,而出现皮肤瘙痒的状况,特别是老年人就更容易有皮肤干燥的困扰了,还有就是洗澡洗的太频繁,也会让皮肤变得干燥,现在冬天三四天洗一回,让皮肤有点油脂对皮肤还好一些。老年人皮肤瘙痒,夜晚加剧,甚者越挠越痒,痒得钻心,要挠出血痕方才舒爽,此种老年性皮肤瘙痒及鱼鳞病、牛皮癣等,多属燥痒。

治疗方法:滋阴、润燥、活血。常用药物有:当归、白芍、生地、熟地、麦冬、桑椹、丹参、川芎、蝉衣、夜交藤、鸡血藤等。

二、湿痒:挠痒时,抓破皮肤,常有黄水或粘液流出,多伴有舌苔厚腻,大便稀溏,不欲饮水等症。湿浊弥漫于体表则成皮肤湿疹;湿浊下注于厥阴,男子则阴囊湿疹,女子则白带异常,皆下阴瘙痒;湿浊下注于足则生脚气,俗称“烂脚丫”。

治疗方法:化湿排浊。常用药物有:苍术、泽泻、车前子、地肤子、土茯苓、赤小豆、薏米仁等。曾治一幼儿,夏季患皮肤湿疹。幼儿不愿服药,以绿豆、薏米煮粥,清热、解毒、利湿,食数次而愈。

三、风痒:外感风邪,客于肌腠,风邪游走肌肤,以致瘙痒。荨麻疹之类,多属此患,常以遇风加重为特征。如《外科证治全书·痒风》记载:“遍身瘙痒,并无疮疥,搔之不止。”相当于西医的皮肤瘙痒症及大部分荨麻疹。其特点是:皮肤阵发性瘙痒,搔抓后常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和苔藓样变等继发性损害。

治疗方法:祛风解表。常用药物有:荆芥、防风、苏叶、桑叶、菊花、蝉衣、蛇蜕、柴胡等。

四、虫痒:疥疮、皮癣、滴虫性阴道炎等多属此类。各种细菌引起的皮肤瘙痒亦属此类。

治疗方法:杀虫止痒。常用药物有:苦参、樟脑、蜂房、芦荟、狼毒、大枫子等外用。?附:瘙痒的预防与调护

1.忌饮酒类,少食鱼、虾、蟹、鸡肉等动风发物,多食蔬菜水果。

2.避免用搔抓、摩擦或热水烫洗等方式止痒,不用碱性强肥皂洗澡。

3.内衣柔软宽松,宜穿棉织品或丝织品,不宜穿毛织品。

4.平素调畅情志,避免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linbing999.net/mnabwh/99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