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19047.html
全身长满鱼鳞,古时称为蛇身
鱼鳞病是一种角质化的皮肤疾病,中医称“蛇身”、“蛇皮癣”。皮肤干燥粗糙,有明显的斑纹,就如同覆盖着鱼的鳞片一样,呈褐色、黑色、白色,不易剥离,无自觉症,有不规则的鳞屑,汗液油脂分泌的少。夏轻冬重,好发于四肢、小腹、后背,严重的会波及全身,体无一处完肤。鱼鳞病是先天遗传性皮肤病患,大多年纪小就开始发病,由于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而伴随一生。
鱼鳞病患者大多是出生后不久或幼年发病,儿童期明显。冬重夏轻,皮损称对称分布,多发于四肢伸侧,尤以小腿伸侧最为明显。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伴有糠秕样鳞屑,呈菱形或多角形,色淡褐或深褐,鳞屑中央固着,边缘游离,如鱼鳞状,常伴有掌跖角化过度,指(趾)甲粗糙变脆,毛发稀疏干燥。临床类型主要有寻常型鱼鳞病、性联隐性鱼鳞病、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板层状鱼鳞病、先天性非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五种类型,这些类型在临床症状表现各有不同。
早在隋朝,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蛇身候》中就有对鱼鳞病的记载:“蛇身者谓人皮肤上如蛇皮而有鳞甲,世谓之蛇身”。此书的蛇皮候也有记载;“蛇皮者,由风邪客于腠理也,人股理受与风,则闭密,使气血涩浊,不能荣润,皮肤斑利,其状如蛇鳞,世呼蛇体也,亦谓之蛇皮也”。大多患者,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气失养,而致气血亏虚,生风生燥。脾失健运,日久皮肤失去濡养,又有外邪侵入,身体无力祛邪,客邪留恋腠理,和内生风燥结合,而致肌肤甲错,鳞片遍布。早在千百年前,中医对鱼鳞就有研究,并且有治疗方法流传下来,现在中医受到古人的启发,目前称为治疗鱼鳞的最近治疗方法,使鱼鳞病患者的皮肤恢复正常,鳞屑消失,病情得到很大的改善。
同春堂皮肤病研究院的中医专家认为,鱼鳞病的病因主要因患者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虚弱,以致营血亏损,气血瘀滞,血虚生风生燥,肌腠失于濡养而成。
1.禀赋不足: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属于水。全身五脏六腑的津液,都是由肾提供的。禀赋不足,肾精衰少,提供给皮肤的营养就不足,肌肤就会因此而失于精血的濡养变得燥揭甲错,精血亏损,血虚内生风燥,加之外感风邪,终成鱼鳞病。
2.脾胃虚弱:脾为后天之本,气血之源,主运化。若先天禀赋不足,必会导致后天脾失健运。后天脾虚,也会导致先天肾虚。当人体脾胃虚弱的时候,对于饮食水谷的消化就会出现问题,从而导致气血没有生化来源,这样的情况也会出现血虚,因此构成鱼鳞病发生的基本条件,皮肤失去血液濡养而肌肤甲错。
3.气血瘀滞:经络不畅,气血瘀滞,血液循环失常,人体皮肤就会因瘀堵而无法得到足够的气血滋养,旧血不得以祛,新血不得以生,肌肤就逐渐枯燥,变褐变黑,呈现出鳞甲之状。《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五劳虚极羸瘦……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肌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这里指出了很多因素都可以导致经络里面出现淤血,鱼鳞病发生。
“同春堂”是明代宫廷御医刘景章于年创建。主持编纂了医学巨著《医宗金鉴》的清代宫廷御医刘裕铎为同春堂第三代传人。两代御医均凭借其高超医术倍受皇室推崇。乾隆皇帝亲笔御赐“同春堂”。在治疗鱼鳞病的时候讲究“内调外养、标本兼治”,给患者培养身体元气,秉承“先天不足,后天养之”的方法以强健脾胃,恢复后天生化的力量,使气血充沛,让先天得到物质的补充。同时补肾填精,强大肾气,点燃先天真火,给后天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使人体的五脏六腑的功能恢复正常,调和气血,畅通经脉,润泽全身。在内服药的同时,辅以外用中药洗液,内外同治,标本兼施,这样可以快速达到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治疗信心。
预约或咨询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