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医院能够治愈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
关于中国玉石的身份变迁,在之前很多的文章中,我们都讲到了玉石从神到民的一个变化,其实玉雕纹饰也是如此。因为要以玉事神、以玉事王,所以最早的时候,玉雕纹饰也是很有神话和神秘色彩的,充满了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崇拜之情,在纯靠拳头说话的商周时代,那种野蛮、彪悍、霸道之风,通过玉石的承载向我们扑面袭来。
▲商代玉鹰
提到商朝,我们大多会想起这么一句话:“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朝人认为自己的先祖是鸟生,所以以鸟为图腾。从商代遗址中就出土了很多鸟类题材的玉雕作品,鸮鸟、鹦鹉、凤、大雁等诸多飞禽,均被商朝人精雕细琢,罩上神的光环,用来体现神的风采。
▲商代玉鸮
在这些鸟类纹饰中,有一种最能体现人与自然关系和社会阶级严明的图案,那就是以“人兽母题”为代表的作品,也就是图案的主体是人和兽。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就都有这类的藏品,但不是那种顶天立地的汉子身上擎个鹰的和谐、高大的形象,而是作为猛禽的鹰抓着一个人头的形象。从玉雕和青铜器上来看,这个纹饰是被艺术化处理过的,没有那么写实,所以视觉上来看还能接受,但绝对是一个细思极恐的画面。
▲玉鹰攫人首佩
除了鹰攫人首这样的“人兽母题”作品,还有虎食人的图案,殷墟遗址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上就雕有双虎吞食人首,国家博物馆也有一块战国玉螭虎食人佩。玉为青色,镂空雕刻,两面纹饰相同,器中部雕刻一螭虎,身躯卷曲成环的形状。螭虎头部伏于一赤裸的女人身上,好似正在吞噬人的腹部。但最渗人的是这个被吃的人神态安详,毫无畏惧惊恐之色。
▲战国玉螭虎食人佩,这里我们把色彩调得失真了一些,因为这样比较容易看清玉佩上的图案。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凶残的玉雕纹饰呢?首先说商朝关于鹰的崇拜,商朝人对这位天空的霸主视为神鸟,是商朝的守护神,是人神合一商王的化身,玉鹰是王的身份象征和神的代言,无论雕刻的是正面还是侧面形象,它们高高在上的神情彰显的都是王者精神,与面无表情的人首形成鲜明对比。
▲青玉鹰攫人面佩
甚至在作品比例上,也是鹰的形象占据绝大部分,人首只占底部一点点,体现的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绝对不平等、不可跨越的阶级关系,也反映了统治者的强权思想。商代那些带有狰狞兽纹的器具无一不在显示这一强权思想,给民众灌输臣服王权就是顺应天意的观念。螭虎食人的纹饰除了也有这方面的威吓之外,还可能包含着先秦时期人们对于成仙成神的一种愿望,想要借螭虎神侍的力量,经神虎食人后,让凡人变成天上的仙人。
“人兽母题”的纹饰远远违背了我们现代人所接受过的“人与自然和谐”、“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君子如玉”的这些认知,所以我们现代人也体会不到奴隶社会残酷的一面究竟有多血腥。而这种狰狞的纹饰到了西周就渐渐弱化了,很多西周的器具纹饰上,可见人和兽的比例和谐,精神面貌一致,周人更讲究的是与神和谐相处的态度,而不是只有神是高高在上的。正是有了对“人”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