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雕刻的意义王朝阳

我们在寻找翡翠中的能量与人类潜能之间的关系。翡翠具有的能量它会产生一种神秘感,神秘感是通过简朴的方式传达的,它会给我们带来心理暗示,这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能量的加持。这种能量的体现不拘泥任何的形象和形式,玉琮和玉神人就是我们祖先在特殊的语境中发现的具有加持意义的形式感,即使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这种神秘的能量。

古人雕的为什么那么好,就是古人更接近自然更能体会自己的存在,古人对自然的了解也是感觉上的不止是看到的,所以古人雕刻不模仿自然而是受自然的启发,古人雕刻的形象都是感觉上的形象而不是自然中见到的形象,所以那些雕刻作品都充满神秘色彩(灵性),似曾相识又从未见过,即好看又感人。

翡翠雕刻的最高境界就是少雕刻或没雕刻(感觉上)。因为少一刀雕刻,材料的美感就多增加一分,给人的想象空间就更多一些。雕刻的越少,形象就越不具体,审美指向就越丰富。但少其实是很难的,特别是翡翠雕刻,因为材料的原因很难取舍,每一件材料的形状.色彩.种水.绺裂等都不同,取舍不好就会把好材料磨成差材料,更别说造型了。

所说的不雕或少雕是对形象而言的,当形象越不具体我们雕刻时就越自由,越放松,在这种状态下就越能发现玉的美好和灵性,当不受形象的控制我们就敢于把玉本质的美体现出来。形象也会在体现玉质美的过程中慢慢呈现出来,这时玉和人文(玉雕师)的心性就合一了。当形象减到极少时每一根线都显得非常重要,这时工夫就出来了,形象也就讲究了。这样的作品就不止是视觉的就会有感觉体验了。

以往雕刻前都是先设计方案,把具体的题材形象根据玉料先画好,然后根据画稿进行雕刻,雕刻过程中玉料发生变化再适当调整方案,这样形象难免会先入为主,为了形象又要保全材料就会落入两难。如果反过来,我们有个大概构思不做具体形象设计这样就比较自由,能集中精力感受材料之美把材料最好的状态体现出来,具体形象在琢磨的过程中自然显现,这样的作品更接近自然更显心性。

关于玉雕我们多数时间是不懂造型审美,也就是不会看所以才雕(磨)不好。要把眼睛练出来,看东西眼睛要大要看整体,我们经常会被细节形相吸引。所以练出眼睛会看、看懂是多么重要也需要时间。每一块原料只有认真解读,用心感受才能发现激活它生命的密码。然后我们需要做的是雕刻好生命的形态而不是生命的形象。

感谢您的收看!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linbing999.net/mnabys/112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