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八·完美继承爹妈缺陷·精准长残·筒。想必大家都猜到了。我的父母,即使从现在的眼光看,长相也是“瑕不掩瑜”型的。爸爸五官立体,鬓若刀裁,只是脸上有时会长小脓包痘痘;妈妈肤色白皙,鹅蛋脸,但是脸型偏长。结果我精准继承了我爸的脓包痘痘,和我妈的长脸……
图片来源:soogif
学生时代小姐妹一起讨论护肤问题,我都会愤愤不平:脸长就算了,痘痘才是头号难题。都怪我爸,他长痘,我也遗传他!没想到,和我一样被基因拖后腿的朋友还真不少。没办法,爹妈给的,只能接受。图片来源:soogif
直到看到大叔的文章,我才发现,是自己的饮食出了问题。不喝奶茶,少吃油炸,停了两个月牛奶,脓包痘痘自己就好了。嗨!怪不得怎么改变护肤思路都不对,原来是生活习惯的问题啊,错怪老爹了!倒是我妈一语惊醒梦中人:你这爱吃油盐爱喝牛奶饮料的习惯,还不是你爸带坏的!图片来源:soogif
回想起那些年我爹偷偷带我下过的馆子,每天早上雷打不动的一大杯纯牛奶……原来,不只是基因会“遗传”,生活习惯也可以。01#痤疮饮食习惯可能是我们受父母影响最大的地方之一。我的几个朋友,甘肃人爱吃碳水,嘉兴的嗜甜,山东姐妹说起地里刚收上来的生大葱两眼放光,东北女汉子厨房里永远有“妈妈寄来的酸菜”。从小养成的味觉,比乡音还顽固。甜蜜的负担
图片来源:soogif高糖、高油、多奶制品的饮食,容易诱发痤疮。如果正巧一家子饮食习惯相同,又恰巧都由饮食引发了痤疮,可能会产生“家长把痘痘遗传给了孩子”的错觉。比如我家,我妈妈饮食比较健康,而爸爸和我都是吃货。相似的饮食习惯诱发了同样的皮肤问题,很容易被误认为是遗传。02#敏感肌有一类敏感肌,也和生活习惯有关。洗脸用的水温,脸对着花洒冲洗的习惯,热毛巾大力揉搓面部的动作……父母用惯了香皂洗脸,孩子往往也很难不迷恋皂基带来的滞涩感。图片来源:soogif有些“祖传敏感皮”,可能只是“祖传”了“每天一个敏感小技巧”。03#过敏这类朋友更惨,他们和亲人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鼻塞流涕、瘙痒鼓包,长达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都没有好转。如果他们终于想起求助医生,可能会发现,仅仅是因为家里人对某种东西过敏/不耐受。全家疑似荨麻疹的朋友,勤洗晒床品和沙发套之后,自己和孩子终于能睡个好觉了;从江南到西北上学的姑娘,脸上再也没有可疑的“蚊子包”出现。图片来源:soogif
像尘螨、花粉等过敏源导致的皮肤状况,在改变生活环境后,可能会得到明显改善。“大学就是整容院”,部分原因也是生活环境和习惯改变带来的贡献。上面这些皮肤问题,看似“代代相传”、根深蒂固难以解决,但主导因素其实是生活习惯。只要改变生活习惯,就有希望缓解。但有些情况下,基因也有很大影响。比如痤疮。何黎教授的团队就发现,中国汉族男性有两个典型的痤疮易感基因DDB2和F13A1。DDB2和疤痕的形成有关,F13A1会上调炎症因子“白介素6”,影响痤疮产生。图片来源:soogif
还有些皮肤疾病,真的是“天注定”。(温馨提示,以下图片可能引起不适,请谨慎决定是否滑动!)04#特应性皮炎又叫异位性湿疹。很多会出现在婴儿时期,又叫婴儿湿疹。图片可能引起不适,请谨慎决定是否滑动!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如果母亲患有特应性皮炎,子女在出生后两年内的发病率高达50%以上。如果父母双方都曾经或者正患有特应性皮炎,子女的发病率会飙升到79%,这种情况下几乎每5个孩子里才能有一个幸免于难。05#脱发传说中连皮肤科专家都逃不过的“绝症”。春晚小品金句有云“爹秃秃一个,娘秃秃一窝”,其实并不准确。华西医科大学研究了名汉族男性,发现其中有脱发家族史的人脱发率为63.9%,明显高于没有脱发家族史的人。父亲脱发,儿子也不一定能“独善其身”。06#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患者的手或腿脚上出现对称性的色斑和色素减退形成的网状斑。听起来没什么概念,还是上图。图片可能引起不适,请谨慎决定是否滑动!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就是说,父母中有人患病的话,后代发病率较高,而且男女发病率相近。比如,一个22人的三代家庭中,就有7人患病。07#寻常型鱼鳞病俗称“蛇皮腿”,属于1号染色体上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同样也是父母有病则子女高发。很多人明明大部分身体皮肤不觉得干燥,但小腿等部位总是干燥起皮,动辄“六月飞雪”,甚至腿上留下“翘边”的褐色鳞片样皮屑,怎么保湿都很难改善,可能就是鱼鳞病。
图片可能引起不适,请谨慎决定是否滑动!08#银屑病如果说鱼鳞病只是“撒盐风中差可拟”,那银屑病可能就是“鹅毛大雪”。图片可能引起不适,请谨慎决定是否滑动!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十几条染色体和银屑病有关,这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情况相对更加复杂。和基因有关的皮肤病还有很多,比如毛周角化、白癜风、系统性红斑狼疮、色素失禁症等。有些情况下,护肤手段可能有助于情况缓解(比如保湿、去角质等),但根本问题在于遗传因素。如果出现相关疾病,请及时寻求医生帮助。八筒碎碎念经历过青春期的逆反和独立后的疏远,又经过疫情下的被迫分离,好像和父母生活在了两个世界。
今年终于有机会回家,看到墙角熟悉的牛奶箱,早餐十几年如一日佐粥用的榨菜丝、吸饱了油的荷包蛋。
我好像还是那个早起准备去学校和同学对答案的小姑娘。
他们也只是三十多岁年富力强的“新时代中坚力量”。
被尘封的记忆,就这么被一顿普通的早餐“哗啦”抖落开了。
有些生活习惯迟迟无法改变,只是因为见证了那些最宝贵的时光。
相似的轮廓,相同的皮肤问题,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血脉的力量”。
文字编辑:羊羊
版式编辑:miumiu
图片来源:《皮肤性病学》
你有什么“遗传”的皮肤问题吗?
欢迎来留言板聊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