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色鱼鳞癣Harlequinichth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154116.html

病因学:

斑色鱼鳞癣Harlequinichthyosis(HI),也称为Ichthyosisfetalis,为先天性鱼鳞癣中最严重的一型,因人体第2号染色体(2q34)上的ABCA12基因突变而导致。患者一出生,即可见全身性异常增厚的角质层,使患者的嘴唇向外牵引拉开,面部表情有点像小丑的微笑,所以此病才称为Harlequinichthyosis(小丑鱼鳞癣)。

HI的致病主因为位于2q34的ABCA12基因突变,使调控脂质运送的ABCA12蛋白异常所致。皮肤表皮又可细分为5层,角质层为最外层,由死掉的角质细胞堆积而成。活的角质细胞中有富含脂质的层板颗粒(lamellargranules),ABCA12为层板颗粒膜上的蛋白质,负责将脂质运送至颗粒中。颗粒中的脂质最后会经胞释作用(exocytosis)充满细胞间隙。因此在角质层中还有脂质层(lipidlamellae)填充在死掉的角质细胞间,和皮肤的脱屑与防水作用有关。

HI患者的角质细胞,其层板颗粒缺乏或有异常的ABCA12蛋白,使角质层丧失脂质,皮肤脱屑作用无法进行,所以造成角质大量堆积、皮肤渗透性异常。这些大规模、角状、紧实的角质斑块,会牵扯深沉组织,在皮肤上产生龟裂性的伤痕,这些如盔甲般的角质块也使眼部、嘴部、耳朵与四肢不正常紧缩,破坏皮肤的保护与防御性,使水分、体温的调控失衡,常併发严重的细菌感染。

临床上表徵:

此疾病主要病变在皮肤,但其他系统也会受到影响,常伴随肢体变形的情形,患病的婴儿大都有早产的现象。眼睑外翻和嘴唇外翻为典型表徵,其他症状为耳廓发展不良或没有,手臂、足部、手指、脚趾弯曲或发育不全,而皮肤障蔽的破坏会导致脱水、电解质失衡、体温失调、感染机率增加。坚硬、像盔甲般的角质疤块会限制呼吸,使进食受限,但患者小肠的吸收功能正常。

各器官系统之症状一览表:

影響的系統臨床症狀皮膚一出生就可見患者全身的皮膚遍布大且厚的角質化斑塊,並以深而紅的裂痕為斑塊的分界。眼睛上下眼瞼嚴重外翻,使眼睛乾燥與增加外傷的可能性。耳朵耳廓因發展不良,耳朵較正常人小或甚至沒有。嘴唇因皮膚嚴重角質化而牽引嘴唇嚴重外翻,使嘴唇無法閉合。鼻子發展不全,常有鼻翼消失症狀。運動四肢被高度角質化,被厚厚的皮膚所包圍,導致手臂、腿、手指、腳趾活動受限,有四肢蜷曲的現象;手指、腳趾、指甲發育不良。體溫角質化皮膚使汗腺功能受到影響,有失溫的情形。新生兒對溫度的適應能力差,常有體溫過高溫的情形。呼吸呼吸受限,嚴重者伴隨呼吸衰竭。水份調控水份流失嚴重,因脫水造成心跳過速或少尿。中樞神經系統過厚的角質層造成由中樞神經系統調控的自主性運動受到影響,或因全身代謝異常造成癲癇,有時中樞神經的徵狀,也可能導因於感染或組織缺氧。

遗传模式:

HI为罕见的婴儿疾病且致死率高,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併发性感染为主要死亡原因。但近期因良好的照顾,婴儿期的存活率已提升,男女或种族的患病率目前并无特殊统计。

诊断:

可利用超音波产检、临床表徵、基因诊断、皮肤组织切片等来诊断。

1.临床诊断:临床表徵明显,为诊断依据。

2.皮肤切片:以皮肤免疫组织染色法,可观察角质细胞中的层板颗粒有无异常的现象。

3.基因检查:2q34的ABCA12是否有突变。

4.产前诊断:若家族中缺陷基因已经基因检查确认,可于怀孕10-12週时以绒毛膜或怀孕14-16週时以羊水直接进行胎儿的基因分析;另外,产捡或可藉由超音波检查观察到胎儿皮肤的异常。

刚出生的患者

患者3个月时

患者30个月

患者年龄7岁时

治疗:

仅能採取症状治疗,存活的患者智力大都正常,但发展落后,且身材短小,需定期追踪其甲状腺功能和生长发育状况,部分患者会伴随类风湿性关节炎。

预后:

目前患者的寿命未有正确统计,曾有活至14岁的HI患者被报导过,突发性败血症为新生儿患者最常见的死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linbing999.net/mnabxc/123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